Vista是微軟Windows開發模式的終結者?
作者:孤單的鴿子
是的,漫長的等待就要結束了。微軟的努力有了回報。上周,公司向500萬忠實的客戶推出了Vista的“Release Candidate 1”(RC1),Windows新的化身。想想它可能是最終的Beta軟件了。在1月向high-street交易商推出商戶版本后,微軟說它將會在11月繼續推出能協助大眾客戶的版本。
對于它新的操作系統,微軟也公布了相應的價格,“Home Basic”、“Home Premium”、“Vista Business”和“Vista Ultimate”的售價分別為199、239、299和399美元。所有的版本都有安全保證。同時,將會針對不發達地區推出“Vista Starter”版本,來為反盜版盡綿薄之力。
在軟件推出之際,將會有一場可預測的(并且昂貴的)PR斗爭。但是在華盛頓Redmond,微軟中心,我們所聽到的只會是人們抱怨說'不要再有下次了!”因為Vista已經成為了一個冗長的合作惡夢。這個系統比預計的晚了兩年多,當它第一次被取代碼名為“Longhorn”時,就能看出這個征兆。它留下了一場合作災難,也導致了公司高層的重新整合。Jim Allchin,公司里強硬派的代表之一,宣布他將會在Vista推出時離任。甚至在RC1發布時,微軟的操作系統主管Brian Valentine也宣布將會加入到Amazon去。據Seattle Times稱,Valentine的離開并沒有引起軒然大波,但這一事件卻是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
對于電腦業來說,Vista傳奇有兩個有趣的地方值得借鑒。比如說,它提出了一個問題,是否生產如此復雜性軟件的方法已經到達極致了。微軟是一個相當強大且資源豐富的公司--然而開發和推出Vista的任務卻是一個斷點。小型的公司可能忍受不了這樣的壓力。當微軟的工程師在經歷死亡之旅,開源社區為Linux操作系統推出一系列重要的升級。全世界那些在網絡活動又沒有酬勞的黑客會比全球最棒的公司做得更好嗎?
微軟人反駁說Vista比Linux要復雜得多。但是,事情并不是這么簡單。就象Toyota的生產線系統是最好的生產汽車的方法,象Linux一樣只從事網絡事業的公司才會生產相應的復雜的產品。
在開發Vista中的困難來源于單片電路結構和“向下兼容”的需要,也就是保證用戶能在Vista上正常使用舊的Windows軟件版本。這個對原來程序的大量積累就象是改革的開始。Vista的外傷已經讓一些微軟的工程師確信,他們必須采用一種完全不同的方法。
它的雉形已經可見了。首先,它摒棄了的原先認為一個操作系統是一整塊,要將它分成數個模塊的觀念,第二點,它采用虛擬化--一項可以讓單個機器并行運行多種操作系統的關鍵技術,以便來解決向下兼容的問題。
虛擬化是計算機業的下一個大問題,Vista的教訓也說明,微軟將不得不采用它,來在競爭激烈的操作系統市場上謀得一席之地。問題是,技術的領導者是Xensource,來自于劍橋大學實驗室。不僅僅實驗室座落在Willisn Gates大樓,更重要是Xen的核心技術是公開的,這在Redmond看來就是共產主義惡魔的產物。預期會產生一個融合。然而,如果你在考慮投資,恐怕我只能說你已經錯過了。全球最有名的風險投資家John Doerr已經在你之前行動了。在這個行業里,你要想有所得就必須盡早行動。
